2023-07-27 來源:平橋區(qū)人民法院 作者:楊燁然
“法院+人社”聯合發(fā)力 勞動者受害糾紛就地化解
“領導你好!我因務工受傷,公司就只賠償了一點醫(yī)療費,我應該去哪里說理?”7月25日上午,一名手纏繃帶,操著一口濃厚外地口音的男子推開了信陽市平橋區(qū)信訪局的門。當天,區(qū)法院黨組書記、院長張楷永正在接訪,“同志請坐,這就是說理的地方!”張楷永院長張羅著男子坐下,仔細詢問著事情經過。
調解中,調解員為徐某分析傷情可能達到的傷殘等級和法律規(guī)定的賠償數額,勸說其如達不成協議將面臨鑒定及訴訟程序,就徐某目前異地務工受傷情況來看,達成和解將是最優(yōu)解;同時從公司聲譽及陷于訴訟所投入的成本等方面入手,勸說公司積極承擔責任,拿出賠償誠意,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。經過多方聯動,雙方對賠償事宜達成一致意見,用人公司共賠償各項費用37000元,除去徐某住院期間已支付的15000元,當場履行了剩余22000元賠償款,至此該起提供勞動者受害糾紛在“法院+人社”的聯動下就地化解。
此次調解是平橋法院運用“府院聯動”工作機制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的一個縮影。通過法院和人社局共同發(fā)力,形成了司法專業(yè)和行政高效的有力互補,探索出簡便易行、便民利民的矛盾化解方式,打出一套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、推進法治化營商環(huán)境建設的“組合拳”!下一步,平橋法院將繼續(xù)延伸司法職能,深化府院良性互動,凝聚工作合力,推進訴源治理走向深入,服務優(yōu)化法治化營商環(huán)境。 |
© 2000- 平橋新聞網 版權所有.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法律顧問:張慧君 孔濤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41120210011 | 豫公網安備41150302000135號 | 豫ICP備2021020112號-1